热点新闻
中欧经贸盼疫后艳阳天
发布时间:2022/12/22 12:29:00   阅读次数:322
  我们即将告别2022年,这一年,全球经济面临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多方面挑战。与此同时,新能源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消费加速发展,电子商务和低碳经济成为应对与解决国际经贸合作发展困境的新亮点。中欧继续保持良好的相互协同配合关系,贸易与投资保持平稳发展,成为全球地区间经贸合作的稳定力量,也通过创新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双边贸易保持增长,反映了中国与欧洲国家通过紧密的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互补支撑关系,在全球供应链波动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1至10月,中国自欧洲国家进口商品共计406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4%;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商品共计6213.6亿美元,同比增幅为10.8%。海关数据显示,中国从欧洲的进出口在2022年1至10月整体表现较为强劲,其中1月份的出口额同比增幅高达33.5%。受2021年各月贸易基数的影响较大,2021年下半年开始,全球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恢复增长的速度加快,欧洲市场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由负转正,带来支付能力的提升和进出口的强劲增长。与之相较,2022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3月和4月自欧进口额均同比出现下降。

  中国对欧洲保持贸易顺差,且2022年以来呈现渐增态势,但总体上双边贸易并未出现明显失衡。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产能过剩向产能不足转变的重要时期,中国巨大市场为欧洲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也满足了欧洲企业和消费者的生产与消费需要。按照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2022年的1至10月,中国对欧洲的比较优势指数保持在0.16-0.25区间,比2021年相关各月的指数波幅有所收窄。自2021年3月的低点0.07以来,中国对欧洲国家的月度贸易比较优势连续数月恢复性增长,已经基本恢复至0.20的水平。

  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在国别分布上呈现稳定增长和扩张的态势,但在进出口上表现并不一致。自欧进口在国别分布上更为集中,而对欧出口则覆盖了更广泛的国别,说明中国在欧洲国家贸易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进口来看,2022年1至10月,按照进口额多少的自欧洲进口来源国位序与上年保持一致。中国进口额超过100亿美元的欧洲国家有8个,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个(西班牙),分别是德国(933.1亿美元)、俄罗斯(943.4亿美元)、瑞士(396.3亿美元)、法国(297.1亿美元)、意大利(226.1亿美元)、英国(185.5亿美元)、爱尔兰(157.8亿美元)和荷兰(103.8亿美元)。其中,中国从俄罗斯和瑞士的进口额增幅较大,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9%和31.1%。

  从出口来看,中国对欧出口额超过百亿美元的国家有1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个。按照出口额由大到小分别是荷兰(986.7亿美元)、德国(980.1亿美元)、英国(682.4亿美元)、俄罗斯(596.0亿美元)、意大利(432.5亿美元)、法国(387.2亿美元)、西班牙(352.5亿美元)、波兰(322.4亿美元)、比利时(290.1亿美元)、捷克(149.1亿美元)和希腊(110.1亿美元)。这11个国家中,只有对英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3.5%,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都在前10个月实现了增长,且对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捷克和希腊的出口额的增速都超过了20%。

  国家间的贸易商品结构既是双方产业比较优势的体现,又反映出跨国产业链配合的程度和模式。中国与欧洲的进出口商品品种与类型十分丰富,体现了中欧间存在的利益互补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今年前10个月,进口额占中国自欧洲进口总额超过5%的商品有7类,分别是矿物燃料(19.1%)、机械(10.4%)、车辆(9.9%)、电子机械(8.8%)、珠宝(8.8%)、药品(6.0%)和羊毛织物(5.1%)。相比而言,中国对欧出口则较为集中,出口额占对欧出口总额超过5%的商品只有3类,分别是电子机械(26.6%)、机械(17.6%)和车辆(5.4%),主要集中在荷兰、德国、俄罗斯和英国。

  中欧企业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积极通过跨国投资进行网络布局,延伸产业链,寻求建立更为完善的供应链关系。2022年,中欧双向投资持续发展。德国化工集团巴斯夫在广东湛江投资的一体化基地项目投产,这项计划持续到2030年的石化项目将成为巴斯夫的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也是其在欧洲之外的最大的一体化生产基地。成熟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广泛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及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成为吸引巴斯夫投资的主要因素。科技公司默克在中国的首个液晶显示器OLED材料生产基地正式落成投产,进一步增强中国在液晶显示器领域的竞争优势。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长春市开工,宝马也表示将扩建在华电池项目,成为其德国之外的第一家动力电池中心。欧洲汽车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几大巨头在华投资的快速增长展现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消费选择。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对欧投资的整体规模仍未有明显反弹。不过,受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加,消费类产品有所反弹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等方面赴欧洲开展产业链协同配套的投资有所增加。对2023年全球经济的预期并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2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23年欧元区和英国的经济增长将分别从今年的3.1%和3.6%大幅降低至0.5%和0.3%。受地缘政治冲击,欧洲经济在能源供应、贸易投资关系、金融流动和人员往来上将面临巨大挑战,不仅影响各国实现市场供需平衡的能力,还会造成在欧投资、生产的企业供应链的更为紧张。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动能减弱将使得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更多阻碍,欧盟也可能会因为内部成员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和财政资源的收缩而变得更不稳定。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遵循国际规则与惯例,通过合作而非对抗来解决共同关切,以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创造条件和可能空间,既是中欧的共识,也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最高的方式。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为双方达成共识并适时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中欧需要以明确的规则为双方企业开展经贸合作创造更为稳定的外部环境,鼓励企业基于市场需求,通过长期的谋划和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寻求发展效率的提高和福利的提升。这种双边合作既可以在欧洲,也可以在中国,还可以由中欧双方在第三方市场推动,以灵活的方式和持续迭代升级的路径支持企业成为推动中欧提升疫情后经济发展动能的主力军。

来源:国际商报
 
外贸跟单员岗位专业(水平测试、能力评价)培训中心简介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34717号-4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555号A座905室 电话:021-55092022(电话无人接听时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回复)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787号 传真:021-55092025  邮编:200092 E-mail: 2435973370@qq.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