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中国外贸动能新新不息
发布时间:2023/4/14 9:19:32   阅读次数:256
  创新发展是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必要路径,也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题中应有之义。

  一直以来,中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与世界共同发展。202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40万亿元,过去5年外贸年均增长8.6%,更好地畅通了国际大循环,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运转。

  在此过程中,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新机遇的蓬勃涌现最为令人欣喜——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展现了中国外贸气象万千的多彩;被称为“外贸新三样”的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打造出了出口新增长点,以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特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代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高质量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使区域贸易往来愈发活跃,也维护了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新动能助力中国外贸在新征程上走得更稳,需要更深入地思考与多视角的解构。为此,本报特邀多位专家学者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期待在这个不一样的春天,带动身处外贸激流中的每一家企业瞭望更远的春景。

  揭 昊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副研究员

  石先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高士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

  刘丹阳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采访对象排名不分先后)

  市场采购:

  跨越山海,小商品奔赴大市场

  国际商报:2022年中国外贸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使得更多小企业走上大舞台,小商品奔赴大市场。作为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之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今年的发展态势如何?

  揭昊: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等新模式,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十年部署发展外贸新业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要求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政策框架、提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便利化水平,上述政策文件的出台,提振了市场采购贸易参与主体的发展信心,指明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新发展方向。

  多批次的试点有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2013年以来,国家分6批共批准21个省份的39个地方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去年9月底,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新批准设立8个试点,有6个省份首次获得试点资格,体现出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及试点尚未覆盖省份的支持。随着运作模式日趋成熟、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试点落地见效在加速,第六批试点地方基本都在获批半年内完成首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通关出口业务。

  持续推进的通关便利化激发了市场活力。海关总署出台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市场采购贸易,简化优化适用条件,进一步扩大小额小批量出口检验检疫自动审单、快速签发电子底账的适用范围,提高了通关效率。在厦门、杭州、长沙海关市场采购贸易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的基础上,扩大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范围,推动形成新的贸易增量。截至2022年9月,全国市场采购贸易各类备案主体已经超过26万家。

  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的进程中,义乌有效发挥“先行者”“排头兵”作用。义乌深化市场采购2.0数字化改革,创新市场采购出口企业分类分级管理,迭代升级市场采购组货人制度,在优化监管模式、畅通贸易通道和拓展应用场景方面加强探索,市场采购贸易规模、质量持续领跑全国。2022年,义乌实现市场采购出口3264.3亿元,增长12.7%,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5.6%,占全国市场采购出口总额的1/3。

  今年以来,市场采购贸易仍将继续获得政策支持。地方层面,如广东提出稳定市场采购贸易,培育预包装、化妆品等新增长点,浙江则提出持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质量提升工程。同时,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人流物流畅通也有利于扩大市场采购贸易。综合政策面和市场面分析,预计2023年我国市场采购贸易规模将稳中有升,平台载体更加丰富,区域格局更趋优化。

  国际商报:如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已遍布中东西地区30多个市场。各试点应如何在用好政策的同时,突出差异化、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未来,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政策还应从何处助力?

  揭昊:突出创新引领、结合地域特色、做好辐射带动,是市场采购试点发展的“题眼”。

  只有创新才能保证贸易方式的竞争力,提高经营主体对它的认可度和使用率。例如,石狮首创汇率避险“公共保证金池”,开辟跨境收汇“总量核销”绿色通道,上线市场采购收汇数据核对系统,试点改革措施入选2022年福建省改革试点成果评选表扬名单。义乌的“市场采购组货人制度”“市场采购出口预包装食品监管创新”被评为2022年第一批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

  发展市场采购要挖掘特色商品,服务优势产业,着力提升本地产品所占出口比重,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例如昆明就针对茶叶、食用菌、永生花、高原蔬菜等云南特色产品出口制定帮扶措施,还打通了中老铁路物流新通道。长沙叠加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平台优势,推动扩大对非贸易,2022年湖南高桥大市场采购出口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试点不是“花瓶”,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增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例如,常熟探索推出的“市采通”平台在全省应用推广,实现试点省内联动、地级市全覆盖,该平台还复制推广到云南瑞丽、广西凭祥等地。广州提出争取将市场采购贸易相关政策试点范围扩展至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湖北则谋划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都市圈共享合作。

  未来,政策助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可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高质量发展。放大贸易创造效应,吸引更多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各试点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同时健全监管体系,优化通关流程,拓宽出口通道,扩大贸易品类。二是融合发展。加快探索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融合发展,推动贸易环节扁平化、贸易流程数字化。三是规范发展。强化市场主体准入和分类管理制度,打击非法、鼓励合法合规开展贸易。实施试点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各试点良性竞争。

  跨境电商:

  突破传统的外贸“跑者”在加速

  国际商报:2023年开年以来,中央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针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求接连出台举措,从降低跨境电商企业出口退运成本、完善跨境电商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资金扶持企业建设独立站等多维发力,推动跨境电商“加速跑”。跨境电商对于提升中国外贸总体竞争力发挥了哪些作用?

  石先进: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年增长近10倍。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11万亿元,增长9.8%,高于整体外贸进出口增速2.1个百分点。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拓展市场。跨境电商打破了传统贸易的地域限制,通过在线支付、智能物流等创新技术,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贸易服务,有助于提高贸易的流畅性和速度,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可以让中国企业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市场,有助于拓展海外市场,降低贸易风险,增加出口量。

  提升效率。跨境电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简化了传统贸易流程,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订单处理效率。这有助于提升中国外贸的整体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增加就业。跨境电商能够在生产、物流、售后、跨境支付等多个领域创造就业。这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促进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跨境电商依托数字化技术和物流网络,使得跨境贸易的管理更加规范和精细化,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升级和升值的空间,提高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国际商报:目前,中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已扩至165个,覆盖31个省份,多项配套举措不断出台,为跨境电商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走过5年快速成长阶段后,保持跨境电商发展良好势头,政策应从何着力?

  石先进:可从六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是加强跨境电商仓储物流建设。加快建设海外仓、退货中心仓等跨境电商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优化物流配送流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二是政府可以通过贸易促进组织、驻外商务机构等途径,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出口市场调研和市场开发的支持,推广中国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多元化出口业务,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政府通过优化进出口流程、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多元化出口业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是加强跨境电商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加强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标准,完善跨境电商信用体系,提高跨境电商企业的合规性和责任感,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五是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加强合规经营,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保证交易的诚信和透明。加强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企业对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的了解和遵守意识,加强交易的诚信和透明度。

  六是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创新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升级。

“新三样”走俏,新机遇要抓牢

  国际商报:同比增长131.8%、67.8%、86.7%,被称为外贸出口“新三样”的电、光、锂(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在2022年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面对今年复杂的国际形势,新的增量产品表现又将会如何?

  高士旺: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产品海外订单继续实现增长,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出口增长的态势。从出口目的地来看,目前,欧洲、中亚、大洋洲、亚洲部分中高端市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中,中国对斯洛文尼亚、西班牙、阿联酋、澳大利亚、以色列、泰国、新西兰市场出口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明显。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将加速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同时,也将向高端市场迈进。

  今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全球应对气候问题、能源转型、低碳发展浪潮的兴起,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目标。各国相继出台碳减排规划,碳认证机制,光伏等新能源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另一方面,受到乌克兰危机引发能源危机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将实现快速发展。

  国际商报:自助者天助。随着菲律宾日前向东盟正式交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书。RCEP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的时刻也不远了。机遇在面前,中国外贸企业将如何发力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

  刘丹阳:RCEP红利为中国外贸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数据显示, 2023年1-2月,中国五矿化工行业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额为410亿美元,占中国五矿化工行业出口总额的37.2%,同比增长18.0%,增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5.5个百分点。

  中国外贸企业应首先利用好RCEP协定等自贸协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扩大对外贸易。其次,在稳定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注重统筹协调,将外贸市场的国际调整与国内区域布局优化及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不断提高新兴市场在外贸整体市场中的比重。
 
  与此同时,在目标市场中,中国外贸企业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由在非中资企业、商协会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将在2022年—2024年内动员至少100家以上中国企业在非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惠及至少上千个非洲村镇,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以及民生改善。

  高士旺:面对出口机遇,中国机电外贸企业应坚持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好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工作,实现高比例全球供应和服务,同时尽早建立绿色低碳认证体系和ESG体系,重视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力争打造国内市场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际商报: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中国外贸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时遇到了一些挑战,助力企业出海,还有哪些锦囊妙招?

  刘丹阳:面对挑战,国家相关部门应从三个方面为企业出海提供政策支持。首先,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方面,需尽快实现从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探索根据不同国家市场特点来发展外贸竞争优势。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提升外贸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加快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与跨国公司。提升与外贸有关的国际标准制订能力,把握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国际标准制订机遇,抢占外贸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

  其次,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要积极打造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贸易发展环境,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塑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高质量的贸易金融服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立高效便捷的通关制度,降低进出口各环节合规成本,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最后,应加强中欧沟通协调,推动构建全球统一的碳市场。目前,中国已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享受碳关税减免优惠,应避免就碳排放进行双重甚至三重收费。

  高士旺:中国机电外贸正处于规模与质量兼顾,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性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在机电外贸的高质量发展上,要兼顾引导外资企业加强在国内对上游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和推动内资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深度国际化。

  一方面,要健全新兴行业管理规范,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建议建立跨部门重点行业联席机制,对国际政策环境及时预警和应对;支持进出口商会促进行业自律协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立健全规范化、专业化、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的重点行业境外竞争协调机制与境外市场管理机制;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国兼并重组和对外投资合作,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大企业。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成套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议引导金融保险机构对成套项目融资需求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项目经济效益好、还款能力有保障的项目适当放宽承保与承贷国别限额,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结算,积极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

来源:国际商报

 
外贸跟单员岗位专业(水平测试、能力评价)培训中心简介 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34717号-4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555号A座905室 电话:021-55092022(电话无人接听时请发邮件,我们会尽快回复)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787号 传真:021-55092025  邮编:200092 E-mail: 2435973370@qq.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